個案經理心聲
no-image (1)
個案經理 Ivan
我覺得,想令一位案主的身心社靈有正向轉變,不僅是醫治他疾病的本身,而是治癒他全人的需要,包括身體、精神、生活質素等不同方面的轉化。
個案經理 Ivan

我覺得,想令一位案主的身心社靈有正向轉變,不僅是醫治他疾病的本身,而是治癒他全人的需要,包括身體、精神、生活質素等不同方面的轉化。

在我加入團隊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個案,是一位卧床患者。當我第一次到他家裡探訪時,他捲縮在下格床上,房間的窗簾緊閉,四周黑漆漆亳無生氣,在我眼前的他是無助和絶望,我不禁感到一陣心酸。

及後我向案主及其家人了解,知悉案主的需要後,我們逐步為其開展復康計劃,一方面,由社工代為申請地區資源如醫療床、氣墊床等,為他提供一個的安全及寬敞的睡眠地方,提昇了他的睡眠質素;另一方面,高級職業治療師按其進展逐步調整復健運動以改善他的日常活動能力;護士定期為他清洗傷口以預防長時間卧床引起的壓瘡和避免皮膚感染。

我見證著案主從捲縮在床,不能站立,到三個月黃金復康期後,他慢慢地在有限度協助下,可在走廊上來回行走數次。看到他談笑自若與家人交談,氣氛變得輕鬆愉快,而且對未來復康之路有了目標與盼望,我感到十分高興和感動。

no-image (1)
個案經理 Sandy
我印象最深刻的個案是一位年屆八十的案主,他於第一階段快將完結時便向我們申請中止服務。仔細了解後,得悉案主與妻子二人均不懂得使用智能設備,對第二階段的視像教學模式感到抗拒,經常對我們說「我就只參加實體的活動呀,我年紀大,只懂得打出打入(電話),其他什麼WhatsApp、視像我真的不知道怎麼用。」
個案經理 Sandy

我印象最深刻的個案是一位年屆八十的案主,他於第一階段快將完結時便向我們申請中止服務。仔細了解後,得悉案主與妻子二人均不懂得使用智能設備,對第二階段的視像教學模式感到抗拒,經常對我們說「我就只參加實體的活動呀,我年紀大,只懂得打出打入(電話),其他什麼WhatsApp、視像我真的不知道怎麼用。」為使案主可以維持復康成果,團隊不停地鼓勵他,同事們每次見到案主都會自發用心教導他使用視像程式 ,更鼓勵妻子與案主一同學習。知道案主有一些非常關心他的朋友,我們甚至邀請他的朋友提供協助。目的只是希望他能繼續做運動,完成整個復康計劃,因為我們都見證著他不斷地在進步。

他第一次自行參與視像課堂,雖然只能看到他的畫面,聽不到聲音,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因為我們真的沒有想到他從電話都不會用,到現在開始學會如何開啟視像軟件。第二節課堂,案主更能懂得簡單操作,控制聲音等,我們整個團隊都非常感動。

no-image (1)
個案經理 Benjamin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個案是一名獨居長者,他需要定期接受精神科覆診,然其藥物管理能力欠佳;家中衛生環境異常惡劣,沒有照明工具,入夜後漆黑一片,他更在床邊放置便盆,以防深夜便急時可在房間內解決。
個案經理 Benjamin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個案是一名獨居長者,他需要定期接受精神科覆診,然其藥物管理能力欠佳;家中衛生環境異常惡劣,沒有照明工具,入夜後漆黑一片,他更在床邊放置便盆,以防深夜便急時可在房間內解決。

個案是由醫務社工轉介至本計劃。初期我們與他接觸時,案主為怕我們看見他家裏混亂的情況,他拒絕了我們的家訪。團隊鍥而不捨的關顧其需要,終令他逐漸放下疑慮,願意與我們分享他的生活軼事。隨著彼此建立了互信,案主的復康訓練及痛症治療終順利開展,身體亦因而逐漸康復及病情轉趨穩定。

計劃不僅關顧其復健的情況,社工亦按其需要協助申請送飯及家居清潔服務,他家中的電燈壞了,座廁淤塞用不了,我們便為其更換電燈及解決座廁淤塞的問題,以提昇案主的生活質素。

我對這位案主印象非常深刻,他原本不願意接觸旁人,及後慢慢開放自己,願意接受我們的介入,改善了他的生活。我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我的專業範疇亦未必可完全滿足他的需要,但當整個團隊一起討論及努力,大家在不同角度介入和處理,發揮了最大的果效幫助案主。看到案主生活上改變及突破,我們都非常雀躍。

5-2-3-1
看得見的希望

「助回家令我們相信….原來爸爸有復康的希望」面對一個剛出院,但身上插著胃廔管及尿喉的爸爸,女兒盧小姐不敢想像爸爸往後的路可怎樣走,但她與助回家持有同一的信念-只要不放棄,就有康復的希望...

看得見的希望

「助回家令我們相信….原來爸爸有復康的希望」面對一個剛出院,但身上插著胃廔管及尿喉的爸爸,女兒盧小姐不敢想像爸爸往後的路可怎樣走,但她與助回家持有同一的信念-只要不放棄,就有康復的希望。

 

盧伯伯於2018年2月確診患有腦瘤,原本只需進行微創手術醫治,但在手術過後出現併發症導致腦出血,前後做了5次腦手術,對其身體及認知造成嚴重影響,由一個原本每日行山的健康長者,轉變為使用胃飼管、尿喉及以輪椅代步,自我照顧能力缺失的人,令家人十分痛心。出院時缺乏離院支援,經歷無數跌撞,回家後的護理照顧又是另一個困擾著家人的難題,家中的媽媽是一名長期病患者,要一名長期病患者照顧爸爸,十分困難。幸運地,在適當的時間遇上耆康會賽馬會「助回家」復康計劃。

 

盧伯伯在「助回家」復康的期間,言語治療師為盧伯伯進行評估及訓練,希望恢復其吞嚥能力,可盡快拔掉喉管餵食進展至能用口進食,團隊同事亦教導家人及外傭護理、轉移、扶抱技巧及如何為伯伯制定合適的餐類、食物濃稠度及餵飼技巧等,確保他們掌握在家中照顧盧伯伯的技巧。透過在中心循序漸進的訓練,盧伯伯的認知及活動能力愈來愈好,情緒亦相對穩定,為家人舒緩不少壓力。

 

除了「助回家」團隊同事的幫助外,家人在家中為長者持續進行日常訓練的角色亦十分重要,家人在假日時,會帶盧伯伯外出走走,讓他接觸外界不同事物及訓練步行耐力,令其復康進展特別良好,成效事半功倍。現在的盧伯伯,已拔掉胃飼管及尿喉,亦不需要再坐輪椅,行動自如,自我照顧能力大大提 升,早前還親自來參與中心舉辦的嘉年華活動,連「助回家」團隊同事看到都不禁驚嘆其轉變。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無限可能,在活得「有限」還是留下「無限」之間,其實都在於信念及希望上。當你有了目標與希望,只要不放棄,所謂的「有限」其實是創造「無限」的動力。

003d3457-e197-49f1-a967-52fa2a81a3a5
70b44bac-7b41-48bd-8b5c-7f90b695b07c
After 可用口進食,找回人生樂趣
5-2-3-1
After 行得走得 遊香港
After 參加助回家舉辦的嘉年華活動 (2)
After 與家人外出飲茶 食得是福